盛夏的阳光在树叶上闪烁,西安交通大学的梧桐洒下一排排树荫。2020年6月至8月,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——西迁先锋队,在夏日的校园内完成了一项意义非凡的拍摄任务,他们通过将西迁教授的真实经历改编成微电影《西迁之路》,实现了一次对西迁精神的文化创新。
收集资料,获取灵感
拍摄西迁微电影需要每一位队员对西迁历史充分了解。为了从西迁历史中挖掘素材、探寻前辈足迹,队员们在校图书馆查阅书籍,前往西迁博物馆参观学习,并在互联网上收集了一些历史资料。
图为西迁博物馆讲解员正在讲解 颜雨晴 摄
讨论剧情,创作剧本
在已经收集了足够的资料的前提下,小队成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,化解分歧,统一意见,保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剧本大纲构想。最终决定以已故的陈学俊教授为原型编写故事。剧本内容撰写部分由两人组成的小组完成,两人分别负责草稿与修改,配合出稿,并和其他队员保持交流,在提高了速度的同时保证剧本的最终质量。
图为西迁先锋队队员在讨论剧本 颜雨晴 摄
拍摄成片,精神永传
拍摄任务繁杂且周期较长,动员和耗费的心力都是所有环节中最多的一环,是所有环节的落实点,也是任务完成的关键。由于疫情的影响,西迁先锋队的队员们决定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完成拍摄。在拍摄计划刚开始的时候,队员们的时间是一个不可控的变量,团队没有专业的摄影器材,在校内也不能取到所有合适的景。在种种困难面前,团队做出分小队进行拍摄的决定来应对各种问题,在拍摄期间不断进行线上的交流,确保团队方向一致性和整体进度的效率。在队员们的默契不断磨合之后,拍摄过程也逐渐顺利起来。
图为西迁先锋队队员正在拍摄 颜雨晴 摄
两个多月过去,西迁先锋队队员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,而他们对西迁精神的传播不会停下脚步。西迁先锋队队员唐先琳说:“我们策划拍摄微电影,从制作剧本到完成拍摄、剪辑都是自主完成,精心制作,可谓是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当时西迁老师和同学的心情。他们不畏艰辛,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,他们的心情不是悲痛的,而是骄傲的,甚至是喜悦的。我们好像也能看到今年疫情期间那些白衣天使的内心,他们为自己能帮助祖国渡过难关而感到自豪。我们制作微电影,正是想向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理解的西迁精神,让“胸怀大局,无私奉献,弘扬传统,艰苦创业”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。很庆幸能成为西安交大的学子近距离地学习和传播西迁精神,这必将增益吾所不能。”(通讯员 刘雨晗)
|